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 >> 正文

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

不懂就问丨患癌更易导致“处处栓”? 怎样把控最佳治疗时机?

字号: + - 14

许多癌症患者都有过突然被医生告知发现“血栓”的经历。但你知道癌症与血栓的关系吗?得了癌症的患者又为何会更容易形成血栓呢?行仔今天就带大家揭开癌症患者“处处栓”背后的秘密!

Q1:癌症患者为什么会容易出现血栓?

A:

这主要和肿瘤本身以及针对肿瘤的治疗有关

一方面,肿瘤会分泌一些物质,促进组织因子、内皮生长因子、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因子的异常增多会引发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同时损伤血管壁,导致血流速度减慢,最终因凝血形成血栓。

另一方面,瘤块本身会压迫静脉血管,使管腔狭窄。在此情况下,流经此处的血液流速变慢,会造成血液回流受阻,继而形成血栓。

同时,与肿瘤相关的治疗,如手术、化疗、血管生成抑制剂以及中心静脉置管等,以及患者因素,如高龄、女性、肥胖,合并感染,血栓形成倾向相关基因突变(如凝血酶基因突变)、功能状态评分差等,都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形成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不仅如此,患者久病卧床,活动减少,也有一定风险会引起血栓生成。

Q2:那么问题来了!患者出现血栓时会有哪些明显的表现呢?

A:

血栓可以形成在所有有血管存在的地方,最常见的是下肢、心脏、肺和大脑。

当血栓出现在下肢时,患者会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随着血栓逐渐增大,患者有血栓的一侧腿还会慢慢出现抽筋、疼痛、抽痛等不适感。

当血栓出现在肺部,形成肺栓塞时,患者会表现为胸部疼痛,并且是非常剧烈的疼痛,会随着呼吸起伏更加明显。除了疼痛肺栓塞患者还会出现胸闷、干咳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咳血。(典型症状是-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胸痛、心动过速、情绪不安、呼吸急促、晕厥、血氧饱和度下降)

当血栓出现脑部时,患者会表现出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呛咳、视觉模糊、抽搐、意识/认知障碍等,如:上肢无法顺利使用筷子,下肢行走不稳、容易跌倒等。

Q:如何提前预防或减少血栓给癌症患者带来的危害呢?

A:

首先,患者应遵从医生要求定期、及时进行检测和排查。

同时,患者也应通过调整日常生活习惯和观察,来确保自己的身体状态。

①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多饮白水等。在饮食上,可以适量多吃一点高蛋白、高纤维、低脂的健康食物,禁用肥肉、蛋黄等肥腻的食物,以免增加血液黏稠度。入睡前应避免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② 合理安排卧床休息和适量运动,卧床时,尽量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血栓脱落。同时,避免长时间的静止不动,如需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状态,应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下原地活动,做一些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运动。

③ 注意观察自己的下肢是否存在肿胀、疼痛、发红、发热等异常情况。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肢的周径粗细,皮肤颜色变化以及患者有无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咳痰带血等症状发生。一旦发生这些症状,很可能是血栓脱落引起的肺栓塞。需要马上就医。

④ 遵医嘱服用预防性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等。合理用药可以降低血液凝固的能力,但是这些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如出血、肝损伤等。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所有癌症患者都进行常规的抗凝药物预防,一定要经过医生进行专业判断,再斟酌用药!

在行仔看来,无论是诊断、观察还是治疗,都需要根据自身出血倾向、肿瘤类型和治疗方案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给药方式,并结合生活方式来调整。而作为患者,积极配合诊疗、遵医嘱调整作息,就是控制病情、重获健康最快、最好的方法啦!


  • 标签:
  • 400-000-5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