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及时向广大血液肿瘤同道传达国内外血液肿瘤前沿进展,以期更好的服务血液肿瘤患者。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北京健康促进会、北京精准放射医学学会、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主办的“凝‘新’聚力,共话未来,血液肿瘤前沿进展学术讨论会”成功召开。在本次大会现场,【肿瘤资讯】特邀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骨髓瘤淋巴瘤科主任张亚晶教授接受专访,为我们深入解读基因亚型指导的个体化治疗在淋巴瘤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前景,详情如下。
01
基因亚型在淋巴瘤诊断中的重要性及其是如何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和分类淋巴瘤的?
张亚晶教授:随着下一代测序(NGS)技术的持续进步及其在血液肿瘤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基因组分型的角度,已经能够对淋巴瘤的高危因素进行更为精确的预测,并为药物治疗提供指导。最初,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组分型仅有“四分型”,而现在已经发展到“七分型”甚至更多,这些分型和亚型探索对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众多大规模研究,包括国内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牵头的Guidence系列研究,均证实了基因组分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对基因组分型或亚型进行细致分类,有助于在临床初期阶段,特别是对于初诊患者,能快速识别高危因素,并根据患者具体的亚型提供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这一进展标志着精准治疗在血液肿瘤学领域的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02
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基因亚型指导的个体化治疗在淋巴瘤治疗中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在实施这一治疗策略的过程中,仍面临着哪些主要的挑战?
张亚晶教授:基因亚型的逐步完善和细化,为临床危险分层和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指导。例如,对于初治MCD亚型DLBCL患者,若其身体状况允许,医生可能会考虑BTK抑制剂联合R-CHOP方案进行一线治疗,这种联合治疗策略有望从一线治疗开始就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PFS的获益,有助于帮助患者实现早期治愈和长期持续缓解。
然而,这一治疗策略也面临着挑战。在探索基因突变等生物标志物时,重要的是要进行个体化分析,不能简单地将所有情况一概而论。例如,TP53基因突变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同外显子等的点突变可能对治疗效果和预后有着不同的意义。因此,在参考基因检测报告时,特别是在指导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非所有TP53突变的患者都面临不良预后,精准的分层和个体化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03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您认为未来基因亚型指导的个体化治疗将如何进一步发展?
张亚晶教授:精准治疗的核心在于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检测报告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方法基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克隆演化、分子遗传学变化以及生物学特性的演变。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的基因分型可能在不同的疾病阶段表现出变化和差异。因此,针对某个患者个体,医疗团队需要在不同的疾病阶段进行精确的分层,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同时,由于肿瘤的发生不是由单一信号通路或危险因素引起的,治疗策略应当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精准治疗的框架下,尤其是对于复发和难治性患者,采取多方面的治疗手段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多管齐下的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地针对肿瘤的复杂性,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
本周起,张亚晶主任正式在博仁出诊!
自本周起,骨髓瘤淋巴瘤科主任张亚晶正式在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出诊。出诊时间为:每周一下午13:00-17:00、每周五上午8:30-12:00。战友们可登录“高博健康”小程序,搜索“张亚晶”主任进行预约挂号、图文/视频咨询等服务。如您有其他就诊问题,可添加文末“博仁安安”小助手详细咨询。
■ 本文专家介绍
张亚晶主任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 骨髓瘤淋巴瘤科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 博士后;
北京市科技新星;
学术任职: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细胞治疗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癌症基金会 血液肿瘤康复核心专家;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基础与临床研究促进工作委员会 常务委员;
《JCO-Blood中文版细胞与免疫治疗》专刊编委会 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 细胞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
肿瘤免疫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转化;
科研成果:
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等课题6 项;
以第一作者在《Blood》、《Leukemia》等杂志发表多篇SCI论文,累积影响因子100余分;
曾获南粤科技创新优秀论文一等奖,解放军总医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出诊时间:每周一下午13:00-17:00;每周五上午8:3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