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动态

学术交流

中国“肺移植第 一人”陈静瑜教授在北京博仁医院举办学术讲座并为小患者会诊

字号: + - 14

118日,北京博仁医院B4会议室异常热闹,前来听课的医生不断地感慨此次讲座开阔了眼界,增加了新知。为大家带来本次讲座的正是来自国家卫计委肺脏移植数据中心及国家卫计委肺脏移植质控中心负责人,中日医院和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教授。陈静瑜教授是中国“肺移植第 一人”,为中国肺移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次讲座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未能到场的医生也早早在线上等候以直播观看的形式听取陈静瑜教授的讲座。

1548058671(1).jpg

1548058728(1).jpg

陈静瑜教授本次报告的题目为《肺移植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陈教授在报告中向线上线下的听众介绍了世界肺移植概况,陈教授提到人类首例肺移植手术为1983年,至今已经有35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球每年约完成4000例肺移植手术,像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这样好的移植中心肺移植后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70%10年生存率能达到50%

陈教授提到中国的器官移植现状也逐渐进入跟国际接轨的状态,2010年我国逐渐启动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目前我国的器官捐献包含五大体系,分别为人体器官捐献体系,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体系,人体器官移植体系,人体器官移植科学注册体系,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监督体系。我国政府在器官移植工作上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并于201656日由六大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为器官转运开启绿色通道。

对于肺移植技术,陈教授提到不同于其他移植比如肾脏移植或肝脏移植,肺移植是一项争分夺秒的移植,要经过供体标准评估、灌注、获取、保存、移植和再灌注损伤IUC管理,免疫与感染长期随访的一个过程。陈教授提到对于儿童的肺移植目前的供体选择有肺叶移植的方式,即可选择外来供者或是父母的肺叶来进行肺移植。陈教授尤其提到肺移植的成功与团队的配合及围手术期的管理是密切相关的。肺移植三个关键点所占的比例分别为术前30%,手术40%,术后30%。移植的成功需要外科医师、呼吸内科医师、麻醉科医师、重症监护医师、护理、营养、康复甚至心理医生的团队协作。

陈教授讲到他所做的第 一例应用肺移植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的患者,正是多年前经吴彤主任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一位23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目前该患者肺移植后7年,生活质量良好,自此逐渐在我国开展该类疾病的肺移植手术。陈教授讲到,通过观察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BOS的时间相对较晚(3~4年)者,肺移植效果较好,其团队所做的肺移植术后3年存活率为87.5%

1548058742(1).jpg

陈教授的精彩报告之后,吴彤主任及现场医生就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BOS的原因,肺移植后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原则,国内外移植政策体制的差别,移植期心理治疗等展开讨论,同时陈教授也解答了赶来现场听课的患者家属的关于供者选择等问题。

学术报告会之后陈静瑜教授参观了北京博仁医院的MICM实验室,交流学术思想,发现新思路,寻找合作点。此次,陈教授也对博仁医院两位移植后的小患者进行了会诊,并耐心解答患者家属问题,同吴彤主任诊疗团队一起为小患者提供最 佳诊疗方案。

1548058758(1).jpg

北京博仁医院秉承“患者需求至上”的宗旨,关注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坚持跨学科合作,心系患者精研学术是北京博仁医院不变的追求。医院将继续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与学习,在不断提高白血病治愈率的同时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  

跨学科会诊,让医生有力量,患者有希望。